清晨的薄雾缭绕在西陵的群山之间,晨曦穿透云层,轻轻洒落在道光慕陵的黄琉璃瓦上,映出一片温润的光泽。这里没有乾隆裕陵的金碧辉煌,也没有康熙景陵的恢弘壮阔,却在简朴与内敛之中,悄然流露出一种深沉而独特的美感。 道光帝曾命令修建陵寝时务必“从俭”,于是,这座陵寝少了石像生、明楼、大碑楼,也不见三座门的气派。然而,走近细看,你会发现,这座帝陵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根梁柱,每一道门窗,都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华贵。 慕陵的围墙,从底至顶全部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桨的精细工艺,坚固而考究,远超一般皇陵的标准。三座门被一道巨大的石牌坊取代,整座建筑由青白石雕刻而成,斗拱、瓦垅、吻兽无一不是巧夺天工,光影之间,散发着凝重的历史气息。 最让人惊叹的,是隆恩殿的金丝楠木。整座大殿,从梁柱到枋檩,无一不是上等楠木,木质温润如玉,散发淡淡清香。殿内的天花板不同于传统彩绘,而是用900余块木雕拼接而成,繁复的龙戏珠纹样,腾云驾雾,栩栩如生。抬头望去,雕龙盘踞在殿顶,如同静默的守护者,见证着道光皇帝的隐秘心思。 或许,道光帝的“节俭”不过是一层掩饰。
站在荆轲山脚下,仰望山巅,那座千年古塔仿佛穿透了历史的尘烟,与青天白云静静对话。它就是圣塔院塔,一座历经辽、明、清三朝修葺,却依然保留辽代风韵的奇迹之塔。 塔的身影映衬着苍翠的山林,十三层塔檐依次叠出,仿佛是一首凝固的诗篇。基座上,雕花石柱环绕,束腰须弥座的仰莲装饰如花般盛开。每一处砖雕,每一笔纹理,仿佛都在诉说着古人的匠心与执着。而檐下悬挂的风铃,在山风中轻轻作响,像是在吟唱一首久远的佛教颂歌,又像是为荆轲英魂送去安慰。 传说,燕太子丹为纪念荆轲的英勇,修建了这座塔。塔与山浑然天成,传递着战国悲歌的余韵。清明时节,古人曾在塔上挂白幡,为荆轲招魂。如今,这份沉重的历史早已化作一片静谧,塔依旧伫立,而风却将过往带给了每一位到访的旅人。 登上荆轲山,脚下是千年不变的石阶,耳边是风铃低吟,远方的群山叠翠仿佛为塔作画。静立于塔前,你能感受到辽代工艺的精湛,也能感受到岁月的力量——它让一座塔成为不朽,让一个传说成为永恒。 荆轲山的风会轻拂你的面颊,塔的静默会抚慰你的心灵。千年时光沉淀于此,只为等你抬头,与它的故事相遇。
河北保定易县花海公园 打扮一个田园风
花4个小时登山野山杨树岭,没有阶梯,冰雪覆盖的崎岖山路,一路冰爪加持,也因为是野山,所以所有的路线坡度很陡很窄,依靠登山爱好者们趟出来的路线作为引导才登上了山顶。在山顶向西望去就是我我所拍摄出来的画面,后期对色调进行了调整。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