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于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国家文物局、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共同指导。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展期至8月17日。选了“消失的法老”的这部分的几个视角,记录此时此景。
摄于上海青浦曲水园。 古典建筑古窗棂,绿植满园绿意明。 夕阳投射遍染金,透窗而来即成景。 规则窗条直线组,四根亭脊弧形曲。 粗细树枝任意展,明暗景物静谧聚。 选了这个视角,记录此时此景。
摄于上海青浦曲水园。一座美丽的古典园林。处处显露中式美学。夕阳西下时分,红叶特别靓丽。宛如金秋时节。选了这几个视角,记录此时此景。
摄于上海地铁17号线西岑站。日落时分,景观灯开始点亮。现代感十足的车站,让人禁不住四下注目观赏。选了这几个视角,记录此刻此景。
摄于上海老年大学南塘浜路校园。今天带领摄影美学研修班学员在学校里进行现场实拍活动。拍摄对象是校园里种植和布置的花草树木。全部采用自然光和现场背景。没有添加任何辅助道具。这是现场拍摄并作为示例的其中三张。两张普通模式,一张微距模式。
南昌凤凰沟景区,我拍到了这些樱花
摄于上海静安区晶品商厦内餐厅。海鲜自助餐里选了鲍鱼,发现其壳很有特点:现场光照射下,呈现局部彩虹色,上面的自然孔洞通过阴影得到体现,并与漏勺的孔洞产生呼应。选了这个视角,记录此情此景。
摄于上海老年大学南塘浜校区407教室现场静物摄影教学实践。要求体现玻璃制品的透明属性以及明暗层次。
摄于家中。偶尔获得两个小海螺,被其独特的形貌吸引,随即产生拍摄意念。摆放了几种角度 ,在一盏LED小台灯的照射下,尽可能还原其原色,选了这几个视角,记录下此物此景。
摄于上海老年大学南塘浜路校区教师休息室。正好在准备为学员讲静物摄影的素材,见到这个窗帘扣,利用近窗自然光,摆了几个不同的造型,旨在体现同一被摄物品的不同视效和表现力。
摄于上海浦东尚悦湾广场附近。红色的人像,伸出合拢的手掌,只为收集滴落的水……但还是有水从掌缝里漏了出来。水于人类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每一滴水吧。选了这个视角,记录此情此景。
摄于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月夜,展览中心立柱上的那颗红五角星在夜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红,并与夜空中的银白色半月遥相呼应。一个全部直线,一个皆是弧线,曲直对比,极简构图。选了这个视角,记录此时此景。
摄于上海老年大学校园内。晴朗的日子,上午的阳光照在花朵上,并在木条墙上投下影子。向上的线条背景,寓意花卉的成长,也喻义天天向上的学习氛围。选择这个视角,记录此刻此景。
摄于上海佛教居士林。古风建筑,飞檐上翘;晨光初照,黑白影调。选择这个视角,记录此刻此景。
摄于上海静安区静安公园门前。11月的风扫落了大部分的树叶,仅有极少数树叶顽强地坚守着。夜幕衬托下,月光照射下,呈现深蓝视效,左上角那几片叶子显得格外醒目。选了这个视角记录下此刻此景。
摄于上海静安区申慧射箭馆。暑假期间,不少家长把孩子送来进行夏令营活动。射箭是其中一个项目。孩子们在接受训练的时候,依然露出童真的表现——给箭袋挂上喜欢的形象玩具。选了这个视角,记录下此情此景。
摄于上海静安区晶品商厦内海鲜餐馆。洁白的餐盘,不锈钢的漏勺,在这个角度的光线照射下,漏勺的孔洞以影子的形式得以完整展现。黑白影调对比强烈。暗中有白,白中有暗。很是和谐。
摄于上海闸北公园钱氏祠堂。古风围墙,灰瓦墙头,夕阳染金,花影独秀。抬头偶见墙头瓦片中冒出一株绿植,其花形图案与右下角的墙雕遥相呼应。选了这个视角,记录此时此景。
摄于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早晨阳光投射在路边绿化带。偶见这个纹理特别半透的叶子,而在其下方正巧露出尖尖红。呈现强烈的色调反差。选了这个视角记录此时此景。
摄于上海外滩源。选择这一视角,利用路灯和东方明珠电视塔空间距离的叠加,形成错位景象。路灯的暗黑厚实,浦东建筑的浅灰朦胧,呈明暗对比和虚实对比。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