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首发拿到这枚镜头,不过以前叙的28 35 50我都体验过,作为国内大光圈定焦手动镜头的佼佼者,对于叙的这支75mm F/1.4镜头我是非常期待的。 以前没怎么体验过75mm这个焦段,之前朋友刚拿到的时候我把玩了一下,当时转接的机身是GFX50r,素质已经相当炸裂。这次我拿到先正经转接了松下S9,毕竟是徕卡M口的镜头,挂在S9上也并不突兀。当然初体验是白天,回头夜景人像还有GFX的转接也会跟上,可以说这支镜头的可玩性极高,有时候不用自动对焦的镜头慢下来拍一拍,也是很不错的体验!
国产 松若 Songraw 50mm F1.2自动对焦镜头价格出炉,4999元!大家觉得如何?
虽然成都有几处还算有名的紫藤萝打卡点,但大部分都是适合打卡而不适合拍照的存在,或者就是人太多要不就是我不太喜欢那个场景。没想到近期寻觅到这么一处场所,离家不远驱车25分钟就到,而且几乎没什么人来。甚至有一种小时候乡下老家门前院子的既视感。在成都限定初夏的日子来到这里拍照,用中画幅+大光圈镜头无脑虚化是我对它最端正的态度! 而且我是第一次正经以紫藤萝为背景进行拍摄,倒不是因为我多喜欢这种花,而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场景去拍摄,毕竟这个季节的成都花不要太丰富。但在我喜欢的老街老房的元素加持下,这里的紫藤萝显得格外没有距离感和形式感。就那么自然而然的生长在那里,成为附近居民休息聊天的一处理想场所,惬意又美好。 在刺眼的阳光映衬下,听着蜜蜂嗡嗡采蜜工作的声音和些许微风,拍下这些画面然后感受,夏天的脚步缓缓的到来了!
成都的春季一旦放晴就跟穿越了似的,在春天也能拍到红叶。去年来这里拍到了红叶真的让我误以为来错了地方。于是今年再来拍摄,我选择了用长焦大光圈+中画幅相机进行无脑虚化拍摄。虽然我其实现在甚少这么拍,但拍一次看成片还是很上头的。那种利用相机大底+长焦大光圈形成的浅景深空气感,数码相机也获得了胶片中画幅的质感。 所以我一直觉得,给中画幅上小光圈镜头去发挥它底大高画质的特点是不够的,什么随意裁剪可用那不是失去了大底的乐趣。利用大底转接全副头系数的优势,获得物理光学上难得的浅景深效果才是中画幅相机被忽略掉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因此我才觉得富士的那台不可换镜头相机剥夺了一部分意向用户的拍摄乐趣。 当然人有各自的喜好,回头等我拿到100RF拍拍看,感受一把,毕竟跟手里的100S比,在成像上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仅仅来自于镜头的不同。
国内镜头制造商铸镜工坊发布新品“夜枭之渊”徕卡m卡口50mm F1.1,由国内知名光学设计师铸镜师-DJ设计,采用5组6片光学结构,滤镜尺寸52mm,光圈叶片13片,光圈范围F1.1-F16,支持黄斑联动,重量388g,体积仅4.3cm,应该是全球最小体积的F1.1镜头之一,零售价格2990元。
原本唯卓仕FE卡口的135mm f1.8 LAB我就做过体验拍过样片,只是苦于我不是一个正经的索尼用户,当时基本上只能在自然光线的条件下拍摄了样片。终于在不久之后我拿到了Z卡口版本的这支镜头,可以说体验跟FE 口很不一样。除了我自己是个多年的尼康用户,操控体验上不仅更加顺手,还有就是鞋厂Plena圆神的存在,作为相同规格的国产品牌,唯卓仕能做到几层圆神的水平努力成为圆神的国产平替呢? 不夸张的说,除了重量这唯一的一个缺点之外,唯卓仕的这支镜头几乎很难挑出什么大毛病。这次我在接到拍摄任务的情况下,主要选择了夜景人像来呈现这支特殊规格镜头的魅力。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长焦+大光圈的组合所能呈现的效果得到了最直观的表现。全开完全可用的画质,焦点锐利清晰,焦外过度柔美,即便没有圆神那么夸张的焦外效果,这支镜头的焦外我称之为梦幻也不算过分吧!再加上唯卓仕通过堆料得到的强力抑制色散效果,抗眩光和去除洋葱圈的高素质,相信人像摄影师们都很难拒绝这支镜头。
CP+ 2025展会汇聚众多国产镜头品牌。永诺指挥官系列可蓝牙控参、远程对焦。东正光学旭系列镜头复古外观惊艳众人,思锐电影镜头可换卡口设计独具巧思。七工匠、岩石星、唯卓仕也纷纷亮出自家特色镜头,各展风采。 2月27-3月2日在日本横滨会展中心将会举办一年一届,由(CIPA)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主办的 CAMERA & PHOTO IMAGING SHOW 2025,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影像展会,预计会有数百家品牌参与,7万余人观展,此次展会的主题是:Visualize Your Story,米拍器材前方团队会为您带来更多最新鲜、最及时的展会资讯!
鸭梨在巡视她的地盘
七工匠在今日上午10点正式发售了L卡口的AF 50mm F1.8镜头。 新镜头采用全金属镜身,滤镜尺寸62mm,最近对焦距离0.5m。
唯卓仕被忽略的一支小众优秀镜头28mm F1.8! 在我喜欢上28mm这个焦段之后我就一直想给Zf也配上一支28mm的挂机头,虽然尼康原厂的28mm f2.8 se足够复古足够薄,但在使用过徕卡Q2之后对它搭配的那枚28mm f1.7的镜头一支念念不忘。毕竟咱Zf的颜值也不低,对焦能力摆在这,配一枚28mm的大光圈定焦,最好是复古款的也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之前用过叙的28mm f1.4大小都合适画质也好,唯一的缺点是手动镜头,最后寻寻觅觅发现了咱唯卓仕在23年的时候就出过一枚28mm f1.8的镜头,全幅自动带光圈环个头也不大,只是没有现在的Air镜头Pro或者Lab镜头那么火,但又因为诞生于23年,那个时候唯卓仕已经有Pro镜头了,我就好奇这枚镜头素质如何。 搞来之后正好有机会去大理参加小米的跨年活动,便带上作为Zf的挂机镜头。不得不说唯卓仕在发布Pro镜头之后是真的进步明显,哪怕这么没有任何专门标识的28mm f1.8在我看来都诚意满满,对焦画质等作为一枚便宜的挂机头真的素质很不错,也许仅仅是因为它是28mm所以受到的关注不够多吧,但我确实觉得,我找到了可以平替徕卡Q的存在!
得知唯卓仕25mm F1.7的消息时人还在大理等着跨年,而35mm F1.7刚发布才过去不久,没想到突然Air系列的这支镜头就被丢了出来,然后回成都便收到了这支镜头。Air系列的最后一枚拼图(可能是最后)因为35mm f1.7的优秀,这股劲儿还没消失,就来了这枚镜头。虽然不是23mm的规格,系数等效下来就比全副35mm近了那么一点点~37.5mm,最后我个人觉得最合适的对比对象反而是唯卓仕自家的全副40mm F2.5,这可能是视角最接近的规格了。到手我对比了一下,25mm的视角略微广一点点,景深效果基本持平~画质我完全没有担心,从35mm的惊艳我几乎不觉得这支头会更弱。而相比23mm的等效,25mm稍近一点的画面可能更好习惯和上手。这支头也正式发布好一阵了,素质不需要我多说了,真心推荐!
在使用了差不多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我对唯卓仕35mm F1.7这支镜头的评价是很高的,超越了56mm f1.7那支镜头。从成片效果来说,它不再是廉价入门的替代品,而是我真诚的觉得,如果你的入门预算不够高,这支镜头就是最优选择(没有之一)我为我这个结论负责,国产品牌用这样的态度做镜头,我甚至觉得某些原厂应该为此感到羞愧,唯卓仕这样对待一支千元内的镜头,我甚至有些感动!
横评不是为了分高下,而是想大致了解目前国产的自动对焦镜头的整体水平,价格从一千到三千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四支镜头可能会存在特殊个例,如果你手里也有相同型号的话欢迎留言说说它的表现是否跟我视频里得出的结论一致。配乐:《happy or sad - 从和文》《Sigh - Shallou》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