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小城布哈拉 曾经的帖木儿核心之都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
跨越时空的邂逅
乌鸡国首府,雪弗莱之城塔什干。下榻乌兹别克大酒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老苏联标志,跟莫斯科的宇宙大饭店异曲同工。电视塔下有一大片足球场,设置相当完备,怪不得排名亚洲前列。旁观了一小时,草根运动员竞技能力都很高,对抗火爆,身体素质跟我有的一拼。乌兹人不爱面对镜头,大巴扎里到处在卖猪肉,城郊的二手市集能淘到不少苏联破旧老古董,城市建设值得称赞但人均收入只有国人四分之一。嗯,相比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样藏富于民的国家,但凡跟苏联扯上关系,老百姓的口袋都比较瘪。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像几颗失落的卫星,迷失了方向。像被迫独立生活的孩子急于构筑自我意识,乌兹别克斯坦在重塑国家认同的道路上,首当其冲是去苏联化,于是独立广场上的列宁雕像变成了帖木儿大帝。 ✨追溯古代帝国彰显历史底蕴是小国博弈手段,也是后殖民时代国家构建的典型案例。但我想,乌国这一步是不是迈的大了些,本土民族人物在官方叙事中被边缘化,转而尊崇突厥化蒙古人的帖木儿,选择性历史记忆如何构建民族认同?举个例子,就像莫斯科红场上挂着成吉思汗。 ✨为探寻答案,我终于翻过天山,深入中亚腹地,寻找那颗失落的卫星。作为旅行者,我只是机械地从一个遗迹,移动到另一个遗迹,试图从每个遗迹中眺望到一点遥远时代的微暗火光,却寻觅未果。 离开撒马尔罕的那天,在清晨航班的高空中俯瞰,透过霞光我终于有了答案:“它仿佛一座矗立在中亚的巨大墓碑,悼念着已死的苏维埃共和国。”
2024年8月, 我们沿着丝绸之路的方向, 探访了哈萨克斯坦 - 乌兹别斯坦 - 阿塞拜疆 - 格鲁吉亚 - 亚美尼亚. 横穿整个中亚大陆, 这趟旅行充满了冒险, 惊叹文化多样性的同时, 又让我们对旅行和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稳定器: 智云Zhiyun Weebill 3S 拍摄设备: Sony A7M4, 16-35 GM, 50 1.2 GM VND: Nisi 1-5 stops Music: Carlos Estella - Sahara Princess Max LL - Passerby
一直以来喜欢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因为那里的人们缺少“统一”,各自绽放。 拍摄器材:索尼a7r2 镜头:索蔡35mm F2.8
现在越来越喜欢在建筑结构和光影中找寻有意思的瞬间 拍摄器材:索尼a7r2 & 索蔡35mmF2.8
作为前苏联国家的乌兹别克斯坦似乎显得有些悲情,这种情绪也很容易在街头摄影作品当中在人物的状态中体现出来。 拍摄器材:索尼a7r2 & 索蔡35mm F2.8
梁晓声的《人世间》里有一句话,很打动人: “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三两知己,爱人在侧,父母康健,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已经是中等偏上的人生答卷了……”
古城的夜晚热闹非凡,游客熙熙攘攘,旅游大巴?一辆一辆的络绎不绝…… 清晨,安静地漫步在古城街头,阳光横穿过布满花朵?的树枝?照射过来,掩映在绿树后面的,是几百年前布哈拉汗国时代的古老建筑。 四下里静悄悄的,树枝上花朵的芳香气息扑面而来。
初夏时节,清晨五点多,朝阳初升,古城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独自行走的保洁大妈在古城广场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天上无云,晴空万里,这是布哈拉初夏的清晨。
2018年10月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的喀龙清真寺广场,抓拍。徕卡Dlux7直出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