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夜拍,一点小雨,很有氛围
锦里古街的许愿亭里,福袋和许愿牌密密的排着,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锦里凌晨一点都还有很多人在拍照,这我是万万没想到的。拍夜景的朋友们,12点往后再去吧。
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认识的成都!
锦里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的一部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附1号,地处成都市中心一环路以内,武侯祠大街中段,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与较为出名的武侯祠仅一墙之隔,西接一环路西一段。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2004年10月,锦里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1月,锦里延伸段开肆迎客。成都文化名片之一的锦里古街完成升级,“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较有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
初春的成都。
在宽窄和锦里拍的一组静物。
成都宽窄巷子和锦里。
成都夜景!比锦里/ 宽窄巷子更好逛 在成都疫情的当下,各个旅游景点都发布相关规定,限制出游,我就只好在市区转转,感受当下的 成都生活,下午去的东门市井,白天的东门市井,是充满文创气息的,三五几人坐在一块儿喝咖啡,摆龙门阵。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它便换了一身装扮,那绵延的灯火,有那么一瞬间,恍若大唐盛 世,如果说,锦里,宽窄巷子这些地方已经被逛倦了,那.不妨晚上来东门市井看一看 锦江区菱窠西路9号 狮子山地铁口 A1口直行约 200m就到咯
锦里古街,昔日繁华, 疫情过后,再次发光。 人气复苏,热闹非凡, 商家开张,顾客络绎。 古街再现,昔日的风貌, 重新焕发,生机盎然。 繁荣如昔,不再寂静, 锦里古街,永远繁华。
过年间去到锦里玩,想着为自己家乡做宣传,就拍了这两张照片,我觉得可以体会到浓厚的烟火气息,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成都人民的热情
曾经人潮涌动的锦里 如今游客只剩三分之一 商家垮了三分之一 希望快点恢复以往的繁华
锦里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在,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2020年11月18日,成都武侯祠·锦里当选“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 成都的人民就这样嬉闹着松弛地在锦里闲逛,怀旧的人情感有了出口,爱吃的人满足了口腹之欲。锦里呈现的是人间的景象。
这是疫情前的照片,即使千篇一律地美食商业街,在现在回想起来,也倍儿地有感觉,想要再去走走。 可是,出远门你就有可能成为被隔离的那个,一次7到14天,享受半软禁的生活,愉快又开心的……孤独、呸、隔离生活。 希望疫情好起来,旅游好起来~ 各位喜欢的,记得“一键三连”哦
@米拍社长
在锦里穿汉服拍花灯是我心心念念好几***了,由于从来没有试过汉服总担心自己弄出来奇奇怪怪,在经过询价发现稍微喜欢的摄影师价格都要1000多的时候,终于作出决定,自己给自己拍,做妆发租汉服200出头,三脚架、遥控器安排上,然后无视别人的目光,选景构图,遗憾的是受限于三脚架,很多地方和角度都拍不了,没有人指导姿势,道具又有限,内心慌乱的我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姿势。虽然很局限,但尝试过了才知道哪里不足,多学习如何布光,多看看模特姿势,多学学修图…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