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 全部作品 主持人精选
千年石桥,静候风月
10张

千年石桥,静候风月

夜幕低垂,胡良河的水面映出点点星光,微风拂过桥面,带走岁月的尘埃。下胡良桥,就这样静静伫立了四百五十年,见证着时代的更迭,聆听着世事的变迁。 这座五孔石拱桥,承载着明代匠人的智慧与匠心。它以花岗岩砌筑而成,桥身宽阔而坚实,每一块石料都被精心雕琢,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历经风雨而巍然不动。桥面两侧,33对素面栏板安静地守护着往来的行人,34对望柱高高矗立,雕刻着与永济桥相似的图案,唯独少了莲花座的装饰,显得简约而庄重。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有些望柱的石料已然变黑,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的风霜。 下胡良桥不只是一座桥,更是一首镌刻在石头上的诗。它见证了明代的繁华,也经历了烽火的洗礼。解放战争时期,为阻挡敌军,它曾被炸断;1954年,它被修复,让历史的脉络得以延续。1987年,公路改道,新桥修建,它终于可以卸下交通的重任,作为文物安然地沉浸在时间的长河中。 最令人神往的,是关于“胡良晓月”的传说。相传每逢中秋之夜,即便乌云遮月,站在桥上依旧能见皎皎明月悬空,如梦似幻。或许,这是岁月赠予它的温柔,让它在风雨中历久弥新,也在夜色中静候那一轮明月。 今日的下胡良桥,依旧横跨在胡良河上,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

千年辽刹,辽代建筑的活化石——河北开善寺
13张

千年辽刹,辽代建筑的活化石——河北开善寺

晨曦微露,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开善寺大雄宝殿的屋脊,斑驳的光影在檐角流转,仿佛时光在木梁间低语。这座辽代遗存的古刹,沉静地伫立在河北大地上,承载着千年的风霜与故事。 步入殿前,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恢宏的梁架结构。斗栱层叠,檐牙高翘,大叉手、大托脚的设计独特而神秘,如同一双巨掌,稳稳托起苍穹。阳光洒落在梁柱之上,木纹清晰可见,诉说着千百年来匠人的精工巧思。 殿内,空气中弥漫着古木的淡淡清香,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匠人凿刻的回响。柱网移柱、减柱并用的布局,使得整座大殿在庄重之余又多了几分灵动。这里没有过多的装饰,每一根梁、每一块斗拱,都以最质朴的姿态,展现着辽代建筑的沉稳与深邃。 抬头望去,挑斡的结构与脊槫交错,巧妙的受力设计令人惊叹。唐代的影子隐匿于梁架之间,“辽承唐制”的印记清晰可见。工匠们用精准的比例,使这座千年古建至今仍能傲然矗立,在历史的风雨中守望岁月的变迁。 风过长廊,木影婆娑,开善寺大殿静默无言,却在时间的罅隙里,映照出昔日的辉煌。它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是时间缝隙中留存的一抹辽代余晖。 此刻,阳光落在青砖之上,风拂过飞檐翘角,开善寺依旧沉稳静谧。

涞水四大古塔:跨越千年的建筑美学
19张

涞水四大古塔:跨越千年的建筑美学

在河北省涞水县的静谧乡野间,四座千年古塔如同时光的守望者,静静地伫立,诉说着它们的传奇故事。从辽金到唐宋,它们跨越了千年时光,将历史与艺术的光辉铭刻在砖石之间。 皇甫寺塔,是金代的文化瑰宝。它高耸的十三层密檐,精美的塔刹,承载着金世宗大定年间的风华。尽管毗卢寺早已消失,这座舍利塔依然傲然挺立,如同历史的信使,将古代工匠的智慧传递至今。 登上西岗山,西岗塔雄踞山巅,犹如一位沉稳的历史见证者。这座辽金时期的十三层砖塔以密檐与楼阁相结合的独特造型闻名,八柱倚塔,塔身如诗。登塔俯瞰,涞水的山川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龙严寺塔,昔日的“镇江塔”,是唐代的智慧结晶。它守护在清水河边,棱台式塔身与双层仰莲塔刹交相辉映,彰显着唐代建筑的典雅与细腻。传说它曾抵御洪水,守护一方土地,如今它的身影依旧映衬着清水河的静美。 而庆化寺花塔,则像一朵“砖石花”,安静地开在龙宫山的山崖上。八层佛龛环绕塔身,层层递减,精巧绝伦。虽寺院已毁,但塔身的雕刻依然鲜活,仿佛那些佛龛中蕴藏着永恒的禅意。 走进涞水,这四座塔如同时间的琴弦,拨动着每一位过客的心。千年流转,它们在岁月里静默,却依然诉说着古老的文明与建筑的辉煌。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