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borobudur, Yogyakarta, Indonesia
拍摄地点:九江东林大佛
早晨雾气蒙蒙,塔寺好似仙境
四大部洲的绿塔,又名皆莲塔,其意义非凡。它以独特姿态矗立,塔身呈绿色,宛如翠玉,在阳光下散发着静谧的光芒。 作为妙观察智的代表,绿塔蕴含着深邃的佛教智慧。妙观察智可洞察世间万象,明辨是非善恶。绿塔恰似这智慧的具象化,默默守护着一方精神净土。 其建筑细节精美,每一处雕饰仿佛都在诉说着佛法的奥秘。人们走近它,仿佛能感受到那智慧的力量在空气中流淌,引领着众人在尘世中以敏锐洞察之心,感悟生活真谛,领略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佛塔
夜幕降临,磁器口宝轮寺的宁静被悄然打破。这是一座古老而庄重的寺庙,其历史悠久,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记忆。 夜色中,宝轮寺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金色的寺庙顶上镶嵌着古朴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悠扬的声响。漫步于寺庙内,两侧的殿宇静静地伫立着,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檀香缭绕,沁人心脾,使人忘却世间的纷扰。 宝轮寺内,夜色与香烟相互交融,构建出一种特殊的宁静。夜色渐深,天空中的繁星点点与寺庙内的灯火相映成趣。在这样的夜晚,一切都变得无比的静谧和祥和。
秋日虎丘塔
宁洱东塔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锦袍山上,古称“凌云塔”、“文笔塔”,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塔高35.1米,共17层。东塔不仅是普洱府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还具有扶正驱邪、兴化人文的作用,倍受当地人敬仰。
尼泊尔博达哈佛塔,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之地,还在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进行了修复。 如今,这座佛塔已成为尼泊尔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众多的僧人,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福塔下。
航拍四川眉山黑龙潭国家湿地公园,报恩寺华严舍利塔
达纳特大佛塔,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8公里,是尼泊尔著名的古迹之一。 博达纳特大佛塔占地甚广,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覆钵状半圆形佛塔建筑,唯一绘有“慧眼”的“柴特亚”式佛塔。
在山西应县的辽代古寺中,矗立着一座历经千年风霜的木塔——佛宫寺释迦塔。清晨时分,薄雾轻笼,整座古塔在晨曦中隐现出古朴神秘的轮廓,像是一位历尽沧桑的长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塔身通体由上万立方米的落叶松构成,没有一颗铁钉,全凭斗拱精妙的构造彼此连接、相互支撑。八角九层的结构层层递进,飞檐在晨光中微微弯曲,仿佛在诉说着尘封已久的故事。佛宫寺释迦塔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千年工匠智慧的凝结,带着辽代的风骨和精神。 走进塔内,晨光透过木窗洒在墙壁上,温暖而柔和,映照出佛像、壁画、雕塑的神秘光辉。塔内的彩塑佛像,或庄严肃穆,或慈悲温柔,每一尊都仿佛带有千年信仰的痕迹。那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尤为震撼,面容安详,俯视着前来朝拜的人们,仿佛能够穿透时光,与人们心灵相通。站在佛像前,人们闭目合十,内心在这静谧清晨中与古老信仰交融,顿时感到一种清净与安宁。 朝阳渐渐升起,光线温暖而明亮,古塔在晨雾中越发挺拔,飞檐如同展翅欲飞。它静静伫立,仿佛在这片晨光中,依旧守望千年,一如既往,见证风云变幻,却从未改变它宁静高洁的姿态。
朝拜五台山
应县木塔的建筑技法主要体现在其精巧的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上**。这使得整个塔身刚柔相济,具有耗能减震作用,设计之巧妙超越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1. **榫卯结构**: - 榫卯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节点连接方式,通过木材之间的凹和凸部分相互咬合,实现结构的稳定与承重。 - 应县木塔所使用的榫卯结构,使得塔体能够在遭受外力时有一定的位移空间,从而缓冲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固[^1^]。 2. **斗拱结构**: -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元素,起到传递荷载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在应县木塔中,斗拱不仅美化了塔身,更增强了整体的力学性能[^1^]。 - 应县木塔采用了多达400余攒不同类型的斗拱,这些斗拱按照复杂和简单的程度施于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功用,展现了中国斗拱工艺的巅峰之作[^2^][^3^]。 应县木塔的建筑技法还包括其独特的筒中筒结构与阻尼装置的效果
龙兴寺中最为宝贵的是舍利子宝塔,位于寺内正前方、天王殿的中心轴线上,在1993年拆除之前,是中国仅存的19座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塔之一。龙兴宝塔始建于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原为天竺僧人昙摩掘义(智洗禅师)护送舍利子来四川,建木结构塔。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志公国师一度维修宝塔,到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广政二十七年(公元964年)预知禅师改建为密檐式砖结构塔。古塔有联云:“千秋古塔传阿育,五代丛林自预知”,以纪其事。宝塔由青砖垒砌,砖体厚薄不一,甚至有汉魏六朝至唐初的花边砖。塔体呈正方直筒形,中空如竹,分三层,高41.5米。密檐17级,级数为全国之最,每级4角皆悬马蹄铜铃。 宝塔早在明代就缺去一角。清朝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公元1786年6月1日),由于地震影响,“中部纵裂,形成两峰”,塔体从上至下四角分裂,并坠去东北一角。1922年旧历除夕,南半部垮塌,仅剩下西北一角。残塔历50多年斜而不倒,成为“彭州第一奇观”,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璜在《题北塔诗》中咏之为“永镇天彭第一塔”。
通向古塔的阶梯作为引导线,使得塔楼在画面中的位置极其突出。 黄昏的暖色调与阴影部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天空的云层里撒下的丁达尔光使整个画面更具感染力。 设备:松下s1h+适马24-70DG DN
山西运城,北辛舍利塔,黄土高坡上的一座古塔,一对小兄妹在塔上下玩耍,坡下不远处是汾河和黄河。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