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在沥青路上铺了散布,风过时卷起细碎的金边。大礼堂的穹顶浸在暮色里,琉璃瓦反射着斜阳,泛出毛玻璃似的温润。几片未落的悬铃木叶粘在檐角,晃着晃着就成了剪影。 灰夹克与橙棉袄挨着走,皮鞋尖不时踢碎几片蜷缩的泛黄的梧桐叶。他们手臂相挽的弧度,和头顶垂落的梧桐枝桠构成了相似的弯——都是被年月慢慢压出来的。老太太的衣领松了一角,灰白发丝沾着片叶片,随笑声簌簌地颤。 百年的梧桐把影子拓在砖墙上,新补的水泥缝里还嵌着去年的絮。他们踩过满地松脆的声响,二三十年前是下课铃催着的脚步,如今却像老唱片机里沙沙的杂音。斜阳把两道影子浇在扩建的新路上,忽而覆住老图书馆西墙剥落的爬山虎,忽而爬上南门剥落的石灰墙体。 风起时,琉璃瓦释放出含了一整日的暖。他们的轮廓被拓在重铺的沥青路上,渐次淡成校史馆旧照片边缘的晕黄。只有梧桐果坠地的闷响替岁月记着——那些年轻时的欢声笑语,到底化作了衣褶里绵长的静默。
玻璃幕墙切割着流云,紫峰大厦以锋利的几何线条丈量城市高度。四百米之下,颐和路的民国公馆群正被悬铃木染成旧胶片色调。黄包车辙印凝固在花岗岩路缝里,与投射其上的摩天楼倒影达成微妙的和解。那盏铸铁路灯始终伫立,像枚锃亮的时空界碑——上半截浸染着数字时代的钢蓝冷光,底座却洇着民国年间的黄铜暖晕。当两种光源在暮色中交织缠绕,整座城市便成了被重新装订的线装书。 而当暮色沉降为蜂蜜色时,那束光晕开始酝酿温柔。年轻的身影被拉长在1927年的地砖上,呢喃却乘着2023年的晚风。姑娘的羊绒围巾扫过法桐老茧般的树皮,男孩运动鞋旁躺着半片民国时期的碎瓦。他们并不知晓,头顶那盏路灯曾目送过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淑女,此刻正将同样的柔光倾注于这对紧握的手掌。当双唇触碰的瞬间,紫峰大厦的玻璃幕墙突然变得柔软——原来最锋利的现代性,也愿为爱情折出波浪的弧度。 此刻风起,悬铃木的絮语、玻璃幕墙的反光、恋人的心跳,正在南京的经纬线上编织第三重时空。这里的故事永远讲着同一个母题:所有坚固的都会与时光和解,所有炙热的终将在历史里结晶成琥珀。
临海东湖 江南长城下,台州府城东,背靠青山,三面环水。历代胜迹留存。宋代疏浚筑城和水兵屯驻,规划更全。湖分三区,绿柳红枫岸边依依;亭台楼阁,诗文碑帖廊下俨俨。今朝探寻,诗文依然缭绕水岸堂榭之间。斯文郁郁,文采翩翩。 好一个幽然之所在! 亨利清明假期游历补记 20250416
刹那之影 临海朱自清纪念馆随记 1928年,24岁的朱自清应邀来到临海任教。他在临海创作了散文名篇《匆匆》和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刹那主义”,就是他在临海工作生活期间形成的文学理念。 我在这个民国建筑里,寻找当年的光影余韵。挺想做回一个小学生,坐在二楼的课堂里,听先生吟咏《匆匆》。墙上的照片,老旧得模糊了;窗外的井台,斑驳得残破了;光阴漫漫,岁月悠悠。 民国的旧瓦片,闪着幽光…… 朱自清先生一袭青布长衫,行走在羽毛般飞扬的醉乡梦乡的南方…… 亨利清明假期游历补记 20250411
没有模特拍自己系列
2025年祝各位一路发发发,阖家安康,幸福美满,蛇年行大运。 拍摄于佛山市禅城区筷子路内。 每逢新春佳节之际这里都会有很多写春节挥春的习惯,无论是自用或者送礼,又或者在自己爱车上写上新年祝福,这都是沿袭多年的**惯,如果在广佛两地的朋友还士很建议前往体验下新年气氛的。 💡金贝 Hi460Max.
总有些光会不停的照耀着你,不要怕黑暗,相信光就对了
在扫街时蹭拍到一位游客,没想到草根中也有如此模特胎;合理的服饰搭配,黑白相间的帽子衬托岀皮肤细腻有光泽,明亮的大眼睛自然又不失有力,脸部表情放松而喜气,口微微张开与面部默契搭配,颈的项链衬托出高雅端庄,民国风的韵味十足画景。
写实风格《大家闺秀》。镜头下的她,仿佛从旧时光中走来。
郑州建业电影小镇街拍,沿路商铺复古式招牌,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
郑州电影小镇
时光匆匆,人来人往,下关火车站,这个曾经有过多少离别和相聚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足迹……..
机身:海鸥 Seagull DF-1ETM; 镜头:美能达 Minolta MD 50mm F1.4; 胶片:福马 FOMAPAN profi line 400; 感光度:ISO 400; 色彩:黑白胶卷; 日期:2022年05月16日。
可是宝贝啊,人生原本就这样。
摄影:清梦PHOTO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