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 全部作品 主持人精选
桥上岁月长
15张

桥上岁月长

衡水安济桥,静卧在滏阳河的水面上,像一页翻旧的史书,铺展开来。七孔石拱如虹连云,朴实而有力,不以恢宏取胜,却以质朴动人,承载着衡水两百余年的风霜与荣光。 初遇安济桥,是一个暮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桥面,斑驳的石板仿佛在讲述旧日繁华。桥长116米,宽7.5米,七孔拱桥匀称排列,拱与拱之间,仿佛是时间留下的空白页。站在桥中央,微风从河面拂来,闭上眼,仿佛能听到百年前船橹声声、商贾喧嚣。 栏杆之上,曾有五十八根雕石狮望柱,如今多已残损,却依旧肃然伫立,似在默默守护这座古桥的尊严。栏板上的卷云纹,仍可看出匠人当年的细腻心思。它们没有被时间完全掩埋,反而在风雨洗礼中愈发温柔,仿佛在说:真正的美,从来不靠新,而靠沉淀。 桥的两端,是岁月留下的回音。东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西头则立着一块无字碑,仿佛在等待后人将新的故事写上去。而在更久远的过去,这里还是连接山西、山东与京津的重要水陆枢纽,“问津街”因而得名——桥不仅通人行马走,也曾承载万千归心的航船。 走在安济桥上,是一次与时间的对话。它不语,却让人沉默;它不动,却让心缓缓流动。这样的桥,是一条缄默的诗,一页无声的画,更是一种文化深处的柔光。

千年宝云塔,风里守望
10张

千年宝云塔,风里守望

在衡水旧城的静谧角落,宝云塔孤独而坚定地伫立着。风吹过塔身,檐角微微起伏,仿佛在向过路人低语,讲述一段被尘封的千年往事。 这座塔,始建于隋唐之间,历经风雨,仍挺拔如昔。不同于寻常古塔,宝云塔采用了罕见的外沿结构。每一层塔檐舒展如云,层层叠叠,勾勒出天空下最温柔的弧线。阳光斜照时,塔身的砖缝里仿佛流淌着岁月的金色微光,檐角轻轻挑起,像一首无声的歌谣,在风中缓缓吟唱。 它的内部结构,更是凝结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心血。穿心与空心的结合,使这座塔既有着沉稳的力量,又不失轻盈的灵动。每一块砖石,每一道弯檐,都透着宋代匠人的巧思与温柔。仿佛在那个烟雨迷蒙的年代,有一双双粗糙却温暖的手,将理想与信仰,一点一点砌入了塔中。 关于宝云塔的故事,有太多未解的谜团。有人说,它本是为镇压水患而建,名曰擎天;也有人说,它是因佛教盛行而起,护佑一方安宁。无论真相如何,今日伫立在塔下,仰望这高耸入云的身影,心中总不由生出一股敬意。 这里的砖,不只是砖;这里的塔,也不仅是一座塔。它是时间雕刻下的诗,是千年光影中一段静默的祈愿。 当晚霞染红天际,塔身在余晖中泛着微微的光,仿佛也温柔地回应着这片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